1)楼主反复强调“非纯洁性”、,“水至清则无鱼”的观点,是沿用封建社会厚黑学的唯心主义观点,这个观点是静止的观点,维持现状的观点,反对质变的观点,这种观点是几千年来剥削阶级反复宣传的观点,本人也长期受此熏陶,听起来很入耳,清风一吹,再配合“唯物辩证法”的解释,更具有迷惑性。
2)楼主“非黑即白”的解释也有问题,我们对一个事物内部进行分析,就能发现矛盾对立双方斗争着,这种矛盾斗争是向着消灭这个事物方向发展的,代表事物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方会彻底打败腐朽没落的一方,并产生新的物质形态。这里,作者是故意把矛盾双方安放在一起,让另一方永远存在,这种观点是反动的!
3)楼主为了证明“水至清则无鱼”,引用“自来水跟矿泉水比纯净水更有利于健康”“纯洁”,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自然生命力与活力的丧失”这个比喻很有诱惑力,仔细分析就会发现,作者在偷换概念,“矿泉水”与“纯净水”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,“矿泉水”有矛盾,““纯净水”中也有矛盾,一种物质对人体有利,另一种物质对人没有利。按照作者的逻辑,我也可以打一个比方,比如草莓,人工栽培的草莓人可以食用,而有的野草莓(野生红草莓),人就不能吃,野红草莓有更多的物质成分,造次办理,野红草莓岂不对人体更好?
4)原文说:“按理说当今的党(应该指现在的“河蟹党”)纯净度已经非常之高,但是老天自有它不可违背的规律,再进一步提炼的结果,不是会炼出金子来,而必定会应了恩格斯所揭示的:“生命也是存在于——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、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;矛盾一停止,生命也就停止,死亡就到来。”
这是形而上学的思维,河蟹党大佬习近平最近提出“纯洁性”,其潜台词是“河蟹党”不纯洁,还有很多基层党员非河蟹,为了保持改开以来资产阶级的纯洁性,习近平要在“党”内清除非河蟹世界观,给他们灌输河蟹的世界观,让他们为官僚资产阶级的政治服务。怎么能理解现在的河蟹党很“纯”呢?后面作者引用恩格斯阐述生命运动的规律,我想说,个体生命运动的死亡,意味着他(她)回到无机世界了。所以说,生命个体总是追求长寿,即尽量维持个体运行状态,尽量不让个体生命死亡。而对于人类社会则相反,人类社会是不断的连续运动的过程,由不断发展的的社会形态构成,一个社会形态的死亡,意味着新的社会形态的诞生。同时,人类社会社会形态变化也是加速度的运行的。原始社会上百万年,奴隶社会八千年,封建社会2千年,而资本主义社会4百年就腐朽没落了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,最具有革命性的是无产阶级,无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的催命鬼,无产阶级革命来的越早,社会进步越快。作者把生命个体运动的矛盾与人类社会运动的矛盾混为一谈,把个体生命的运动代替人类发展的运动。是儒家思想“和”的现代版!
5)文章中,楼主大谈“革命内部”团结性,统一性。我这里说两点:
A.支持红军万岁的观点,统一是斗争中形成的,而不是没有斗争的一团和气,照此办理,革命队伍必跨。
B.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,即毛主席说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。我们确定了中国未来的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,那么在阶级阵线上和革命路线上,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敌我矛盾,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与资产阶级的维稳思想、改良思想是敌我矛盾。而无产阶级内部的矛盾才是人民内部矛盾。从作者声明的思想路线上看,充斥着大量的小资产阶级的“中庸”思想,无产阶级要在思想上要做坚决的斗争。
6)原文说:民主抗争失败了,极大可能会走向暴力革命;没有也不要紧,正好有机会去引导、去促进这股力量的走向。如果非得把矛盾对立起来,则连最初基本统一的机会也放弃和丢失。
楼主在这里预设了一个前提就是无产阶级首先按照作者思路,先进行民主抗争(走8964的老路),如果失败了,再进行革命。这本身就是形而上学思考,需知“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”。楼主为了证明两阶段段论,引用了毛主席和列宁搞民主革命的历史,以证明当今的无产阶级也要走此道路。在这里,我提出个人的观点:面临新的这场无产阶级大革命,凡是想推翻现在资产阶级政府的小资产阶级,无产阶级表示支持。但他们不足以改变和阻止无产阶级通过革命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一切行动。楼主极力迎合小资产阶级政治纲领,并引用旧民主革命、新民主革命论证小资产阶级是未来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,故意忽略历史上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,故意忽略无产阶级是这场革命的根本基础。显出作者小资产阶级的英雄史观。
7)要民主,要人权,任何时候都没有错,这是不服从于奴性文化的人类天性,这是正常的人类面对强权不屈的反抗。马克思主义需要分辨阶级性质,是为了分辨机会主义者的不稳定性、分辨小知识份子的易妥协性,是为了分辨无产阶级的刚性利益需求,究其根本是为了掌握人性规律,是为了最终凝聚更有效更稳固的革命力量,而不是反对无产阶级以外的力量参与革命。
以上这段文字中,楼主强调的“民主、人权是人类天性”,不是人类天然具备的,而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,资产阶级提出的政治口号。而且,马克思用阶级理论也不是为超阶级的“人性”服务的理论。马克思的理论基石是: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,而作者说的“人性”,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,也是不同历史时期阶级斗争的产物。例如,这段文字中,作者说“不服从于奴性文化的人类天性”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,资产阶级文人提出革命口号,而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,“奴性文化”是广泛存在的,这种文化在奴隶社会初期或封建社会初期,并不十分反动。
8)原文:毛主席说,要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,瘸子、瞎子,都可以为革命服务。资产阶级是不是群众?我认为只要肯参与革命的行动,就应该无任欢迎。真正的革命者,不是最贫穷的无产阶级,而是在思想意识中建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识之士。唯有建立了发自灵魂深处的共产主义觉悟,才是最稳固的革命基础。
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,就是要带领无产阶级废除剥削压迫制度的人。革命者本身的社会地位并不一定是非得是无产阶级,他的身份甚至也有可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“资本家”,但只要他建立了正确的世界观,坚定地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制度,他就能够主导多数的无产阶级去完成历史使命。
----在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的今天,楼主还在臆想一场精英的革命!
9)对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农民起义属于“城头变幻大王旗”的性质,是以暴易暴的农民起义而已。--------------贬低农民起义推动历史发展。
10)原文“在辩证法中,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,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,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。任何限定和规定同时就是否定。”
因此,包容是第一重要的根本。唯其拥有包容的胸怀,拥有同化对方的胆量和策略,才最终拥有淘汰他人的资格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导师的这段文字,并不能导出楼主所谓“包容”思想。导师的这段文字只是说明否定的方式是比较复杂的,矛盾斗争有自己的特点。而对于无产阶级战士,最重要的是勇于实践,不断斗争,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特殊性,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。“包容”只是在某一个特定时空、某一个特定事件处理手段,并不具有普遍性。
原文“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殊的否定方式,经过这样的否定,它同时就获得发展,每一种观念和概念也是如此。”革命者的否定,不是为否定而否定,而应当是科学地、辨证地否定。唯有这样的否定,才是使革命队伍获得发展和壮大的科学基础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点评这句话没有错。
原文最后,让我们再次重温马克思的精彩论述:“一切东西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,好的一面应当吸收,而坏的一面则应抛弃。但是由于每件事物,每个人,每种理论都有这种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,因此,从这种意义上说,每件事物,每个人,每种理论差不多既是好的,又是坏的,就像任何别的东西一样,因而从这种观点看来,着急去肯定或否定这一事物或那一事物是蠢举。”
每件事物,每个人,每种理论……既是好的,又是坏的。相融而能共生,对立然后统一,包容近于得道。道,就是真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a、“每件事物,每个人,每种理论到底的好坏”要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,在特定历史时空下,好和坏是有明确结论的。事物放在历史长河中,好与坏是相互转化的,最终以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,推动物质的变化。这里,作者说:“每件事物,每个人,每种理论……既是好的,又是坏的”,这种“辩证法”似是而非,十分抽象,让人们陷入不可知论,以便兜售自己“包容”、“和”反动思想。
b、“相融而能共生,包容近于得道”夹杂在导师的论述之后,典型的掺假。推销河蟹当局最喜欢的“和”的思想。
原文:
在左翼或是右翼的语音频道里,极为常见的一种情形是:辩论双方一言不合,即反唇相讥,或是怒目相向。到后来往往已经不是为观点,而是作了一场意气之争。
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时间,都非常之宝贵,为一些无谓的争论耗去诸多精力,于己于人都是种极大的损失,于集体的负面效应则更大,不利于内部团结,也不利于推广合作。因此,我们似乎应当作一次深刻的反省。
毛主席说,要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,对待批评,有则改之无则加勉。任何团体都不可能全部有毛病,也不大可能全部都不存在一丁点儿的毛病。既然有同志提出了批评,一般来说,绝不是空穴来风,作为一个实事求是的共产主义者,理当首先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那样的毛病,如果没有,再审视一下周围的同志是否存在这样的毛病,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,应该怎么去解决……等等。
然而却不是这样的理性思维,而是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,极力维护革命队伍的“纯洁性”,由此而引发无数争端。这很不靠谱。
偏执的行为不靠谱,“非黑即白、非彼即此”的思维,更要不得。马克思在谈论对立统一规律时说: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、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,就是辨证运动。
我们要善于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,“水至清则无鱼”,过度纯洁的革命队伍肯定是没有前途的。营养学家告诉我们,自来水跟矿泉水比纯净水更有利于健康,“纯洁”,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自然生命力与活力的丧失。
前一段时间某领导就非常强调“党的纯洁性”,在我看来这纯属“寿星公公吃砒霜”——嫌命太长。当然,在舞台上装模作样糊弄人的,其实早已不是真的党。
真的党是极不纯洁、专爱挑刺的,一眼就瞧出妖精的本来面目,抡起金箍棒打死了好几个;猪八戒一心想回高老庄去包产到户,巴不得取经团散伙,于是趁机煽风点火,鼓动唐僧祭起紧箍咒,把那不纯洁的悖时猴子逼回了民间。此刻去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危机重重,真悟空却在花果山水帘洞中仰天长叹:满腔热血,为谁而流?!
按理说当今的党纯净度已经非常之高,但是老天自有它不可违背的规律,再进一步提炼的结果,不是会炼出金子来,而必定会应了恩格斯所揭示的:“生命也是存在于——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、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;矛盾一停止,生命也就停止,死亡就到来。”
因此,观点的分歧不是问题,矛盾更不是坏事,事物正因为存在着矛盾,才在斗争的过程中彼此融合、达到统一,从而产生新的动力进步了。一个集体如果完全没有了矛盾,也就正如恩格斯说的死亡,它的存在与否,也就几乎没有了多大意义。
但许多时候,我们往往死盯住对立的一面不放,而不去寻求统一面;也不致力于主动去融合自己或是努力使对方融合,从而达致最终的统一,而是只记得事物的对立面,而忘记了“统一”才是最终的目的,这就不自觉地陷入了恩格斯说的“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”误区:
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,虽然在依对象的性质而展开的各个领域中是合理的,甚至必要的,可是它每一次迟早都要达到一个界限。一超过这个界限,它就会变成片面的、狭隘的、抽象的,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。因为它只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,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;看到它们的存在,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;看到它们的静止,忘记它们的运动;因为它——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。
“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”用来形容我们一些同志是再恰当不过了:只看见别人的缺点,看不见别人的优点;着眼于部分的缺陷,忽略了整体的进步;只看见观点的分歧,不珍视共同的目标。
在这种形而上思维方式的影响之下,有些同志对待不同意见一味地冷嘲热讽,穷追猛打,几乎是到了鸡蛋里边挑骨头的境地,动不动就将“你给我滚!”这样的话放在嘴边,革命队伍能够团结的人最终能有几个呢?
每一个愿意靠近革命的人,愿意提出反对意见的人,甚至于许多敢于积极声讨革命派的人,都是很可贵的——除了沉溺于网络游戏的,沉溺于黄色视频区的,自以为世外高人的……除了这些鲁迅笔下麻木而呆滞的"闹市看杀者"以外,愿意悲愤莫名地痛骂“毛左”讨伐“毛独裁”的“反动派”,都是可贵的、可敬的、可爱的人。
“丢了西瓜捡芝麻”这样的蠢事,平常听起来都觉可笑,临到自己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,却挥洒自如、一意为之,丝毫没有了“整体意识”。或者也可以这么理解,“整体意识”仅仅停留在口头上,行为中具体表现的“潜意识”则属于另一回事。这是“理论与实践”的严重脱节。
实践不单指具体的社会实践,平常在网络上的思想宣传也是一种实践,实践在于一言一行,都以平常挂在嘴边的终极理想为指导。在这个大前提之下,对待一些事情的态度,自然而然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。例如,面对主张“民主抗争”和主张“暴力革命”的人,不再是仅仅纠结于二者的区别,而是在分辨这区别的同时,还看到了他们的根本立场和出发点其实都是革命的,其实都已经是“基本统一”。
看到了“基本统一”,就可以在团结合作的过程中继续寻求“高度统一”:民主抗争失败了,极大可能会走向暴力革命;没有也不要紧,正好有机会去引导、去促进这股力量的走向。如果非得把矛盾对立起来,则连最初基本统一的机会也放弃和丢失。
马克思说:“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,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。”
毛主席和列宁的革命,也是在最初的民主革命过程中逐步转化力量、凝聚力量,才迎来了最后的胜利。没有民主抗争的过程,就没有靠拢群众的机会,更没有暴力革命的基础。试图跳过这一个发展阶段去行动,那是主观唯心主义、空想革命主义,甚至容易沦为恐怖主义。
因为资产阶级利用虚假民主哄骗老百姓,就彻底否定了民主的进步意义,这是至为荒唐可笑的观点。
分辨六四运动的阶级性质,更是属于一种僵化的教条主义习气。学生们要的是民主、自由、人权,法制,这都是基于人类立场,基于大众立场的革命行动,哪有什么阶级性质?
革命首先是追求社会进步的浪漫主义,然后才是辨清在革命运动中稳定可靠力量的阶级性质。正因为是浪漫主义,因此任何时代的革命,例如辛亥革命、五四运动、文化大革命等等,必然首先是在青年中,特别是在学生中发起。
六四运动,就是代表大众对于独裁专制体制的天然反抗。它代表无产阶级,也代表小资产阶级,但绝不代表官僚阶级。至于代不代表中等资产阶级、大资产阶级?这个得细分。
那个时期中国已经广泛地沦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(国企也被官僚霸占),老百姓要是有民主,就可以遏制资本家对他们的剥削、遏制官僚占有全民财富、遏制资本左右公权力所造成的不平等竞争。所以,学生们当然也代表那一部分被官僚体制压迫盘剥的、从事正当商业竞争的资产阶级(无论他资金大小)。
事实上正由于六四被镇压,老百姓完全丧失了民主权利,才造成后来更为剧烈的深度腐败,以及真正属于民间资本的民营企业无法生存而靠拢官僚,依附于官僚体制套取有利资源,从而引发大面积不正当竞争,最终造成普遍性的商品质量低劣。
要民主,要人权,任何时候都没有错,这是不服从于奴性文化的人类天性,这是正常的人类面对强权不屈的反抗。马克思主义需要分辨阶级性质,是为了分辨机会主义者的不稳定性、分辨小知识份子的易妥协性,是为了分辨无产阶级的刚性利益需求,究其根本是为了掌握人性规律,是为了最终凝聚更有效更稳固的革命力量,而不是反对无产阶级以外的力量参与革命。
毛主席说,要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,瘸子、瞎子,都可以为革命服务。资产阶级是不是群众?我认为只要肯参与革命的行动,就应该无任欢迎。真正的革命者,不是最贫穷的无产阶级,而是在思想意识中建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识之士。唯有建立了发自灵魂深处的共产主义觉悟,才是最稳固的革命基础。
我一直想要纠正一个错误的观念,那就是:越穷越革命,无产阶级都革命。——这是不对的!马克思说“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”这句话的真正涵义是说:“无产阶级因为受压迫最深,也就最渴望改变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,因此也就能够最坚定地投入到革命运动中来。”
纯粹以社会地位划分的“无产阶级”,虽然人数最多,涵盖范围最广,也拥有最强大的暴力基础,但其实这种力量是没有理想、没有目标、没有方向的。如果没有革命者的领导,只要被统治阶级暂时给予一定的好处哄骗,就很容易妥协,就很容易在事后被清算;即便是一举而推翻了政权,也不过属于“城头变幻大王旗”的性质,是以暴易暴的农民起义而已。
农民起义是不是“革命”?不是。暴动不等于革命。出于生存需要的行动绝不是革命。因此,我们应当在无产阶级中再一步进行细致而准确的划分,哪些是出于生存需求的“生存主义”?那些是寻求利益博弈的“机会主义”?哪些是出于追求社会进步的、建立了正确世界观的“革命者”?
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,就是要带领无产阶级废除剥削压迫制度的人。革命者本身的社会地位并不一定是非得是无产阶级,他的身份甚至也有可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“资本家”,但只要他建立了正确的世界观,坚定地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制度,他就能够主导多数的无产阶级去完成历史使命。
这一点,已经被为数不少的先辈革命家们所验证:无论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,还是毛主席领导的革命,骨干份子中许多都是留过学的有识之士。真正贫穷的出于生存需求的无产阶级革命家,那也是在进入了革命队伍之后,受到进步思想的引导,才慢慢建立了牢固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。
因此,我们当悉心体会恩格斯说的:“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,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,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。”
正因为有了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,“共产主义”才打出了“科学社会主义”的旗号;正因为有了对客观规律的理性认识,革命者才能够凭借极少数而领导绝对多数的无产阶级队伍;正因为有了对客观规律的高度认识,马列毛思想才拥有主导整个世界方向的神奇力量。
但是革命者本身并不神奇。无论任何人,都并不具备超越自然的神奇力量。毛主席说,革命者要深入群众中间去,唯有深入群众,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,需要什么,反对什么,才知道怎么利用客观形势和自然规律去促成革命的事业。
因此革命者必须使用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看待一切问题,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,就是让我们懂得分辨和运用客观规律:“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,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,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。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,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,都是一样的。”
掌握了客观规律,支配了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,就达到了方向和目标的统一,就让原本没有方向没有理想的“起义暴动”,变成了有方向有理想的“革命行动”。
也因此,非但观点的分歧不是问题,连最初的立场也不是问题,我们当尽可能建立起汇聚一切力量的平台,然后再理性地分辨诸多人群、诸多事物间存在的对立矛盾,去捕捉他们之间的客观规律和利益需求,从而促成许多人的协作。让许多力量结合为一个总的力量,用马克思的话来说,就是造成:"新的力量,这种力量——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——有本质的区别。”
“在辩证法中,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,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,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。任何限定和规定同时就是否定。”因此,包容是第一重要的根本。唯其拥有包容的胸怀,拥有同化对方的胆量和策略,才最终拥有淘汰他人的资格。
“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殊的否定方式,经过这样的否定,它同时就获得发展,每一种观念和概念也是如此。”革命者的否定,不是为否定而否定,而应当是科学地、辨证地否定。唯有这样的否定,才是使革命队伍获得发展和壮大的科学基础。
最后,让我们再次重温马克思的精彩论述:“一切东西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,好的一面应当吸收,而坏的一面则应抛弃。但是由于每件事物,每个人,每种理论都有这种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,因此,从这种意义上说,每件事物,每个人,每种理论差不多既是好的,又是坏的,就像任何别的东西一样,因而从这种观点看来,着急去肯定或否定这一事物或那一事物是蠢举。”
每件事物,每个人,每种理论……既是好的,又是坏的。相融而能共生,对立然后统一,包容近于得道。道,就是真理。
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
本节重点:
1、摒除非黑即白,掌握客观规律。
2、麻木的才是可鄙的,痛骂"毛左"的人是可爱的。
3、无产阶级并不都是革命的,大部分属于“生存主义”。
4、唯有包容是根本,在此基础上,理论才有发挥的余地。
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═